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思想,继乘了明朝画家徐渭开放的任自然思想的写意风格,而任自然的哲学思想是从老子和荘子的开放思想里来的。徐渭生来就是思想开放、无拘无束、狂放不羁、我行我素任其自然的人,他以自已的真性情与老子这种任自然的哲学思想似乎是孪生兄弟一样,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而运用到绘画和书法上来。
徐渭的书法,其狂草如天马行空,又如长江大河柔韧迂回曲折磅礴之气势而随意自然飞舞,其筆势与墨一泻千里并任其自然而止,这种真情的流露融入于创作中,其神韵直追唐朝草圣张旭而无疑矣!然徐渭对自已的艺术创作评为(一)书法、(二)诗文、(三)绘画。徐渭將书法和詩文放在前而绘画放在最后的第三位,意思也就是他对于自已所创的书法与诗文较为满意,而对于《泼墨大写意》的绘画风格认为仍达不到自已所理想的境地,还有馀情与空间可以努力和发挥下去。而这空间与馀情正好为后来喜爱泼墨的八大山人朱耷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徐渭的书法,其狂草如天马行空,又如长江大河柔韧迂回曲折磅礴之气势而随意自然飞舞,其筆势与墨一泻千里并任其自然而止,这种真情的流露融入于创作中,其神韵直追唐朝草圣张旭而无疑矣!然徐渭对自已的艺术创作评为(一)书法、(二)诗文、(三)绘画。徐渭將书法和詩文放在前而绘画放在最后的第三位,意思也就是他对于自已所创的书法与诗文较为满意,而对于《泼墨大写意》的绘画风格认为仍达不到自已所理想的境地,还有馀情与空间可以努力和发挥下去。而这空间与馀情正好为后来喜爱泼墨的八大山人朱耷所继承和发扬光大。
![]() |
八大山人 春柳栖鸦图 |
八大山人存世的早期山水是受元四家,特别是黄公望与王蒙的影响,后来很快改变了思想与风格,走上了徐渭的泼墨折枝花卉和任自然的大写意之路。老子《任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当时身为僧人的朱耷(八大山人)的生活是一致的。他是明朝宗室宁王朱权的后裔,时时刻刻被清军追杀而习惯了听天由命任其自然的态度,因此他自书八大山人的签名很像《哭之笑之》的感觉。他认为自已出身带有皇族血统的贵族,如今却成了一个日日时时逃避清军追杀的僧人,感到自已真有哭笑不得的现状悲凉冷雨凄风的意味。他的绘画是以徐谓的折枝花鸟为基础,并以简化的表现形式重新塑造花鸟孤傲的自我独特风格,他常在画纸上只绘一朵花以表达他那飘零孤苦的身世,有时也只画一条眼晴反白不屑看世人面色的鱼,或一只眼珠向上孤傲朝不起人世的鸟,又或一只躲在荷叶下以遮风雨的鸟儿。这一切都是他在生活中个人的感受与体现,从与清廷的生死斗争中锻炼出的屈强个性,以及对人群的慈祥和忍耐,而把国破家亡的悲痛情怀埋在心底。
![]() |
八大山人 睡貍图 |
八大山人朱耷,是明朝徐渭之后喜爱泼墨而又生来俱有坚强的创作才华的画家。徐渭任自然的思想与泼墨作品,嘉靖年间己超前了时人数十年而为社群所迫害,至使他一生穷困潦倒。 因此,嘉靖后的明代,再无人有此勇气绘画泼墨写意的作品了。及至满清入关,八大山人为免于灭九族的杀害而削发为僧,后为道士,居于道观清云谱而成为方外之人。早已置生死于道外什么都不怕的他,对于徐渭的泼墨作品欣然自得其乐而受其影响,特别是吸收徐渭的折枝花鸟的创新精神,能使一条鱼、一朶花、一只鸟而成遗世独立,并付以无比的灵气与感情而使之成为人性化有血有肉的作品。而能让画俱有灵性与灵魂,正是八大山人笔下之所长,影响后世直到现在而后的世世代代成百代之宗师。八大山人对于绘画用筆非常关注,全用羊毫和长锋羊毫;而长锋羊毫画出的线条柔中带刚,神韵豪迈而有弹性感觉,可从他所绘的荷花茎上与石上便能领畧得到,又可从泼墨中欣赏其墨色明暗变化的自然神彩。
![]() |
八大山人 荷池鸟石图 |
他所绘多为太湖石,并以正反的笔调变化多端而一气呵成。他的作品简化了徐渭的笔墨而更简単化,思想更归于单纯。从泼墨神韵和花鸟的造型与构图等转变,换骨脱胎改变了徐渭的泼墨画法与思想而成全新风貌。八大山人画花就是一朵花,鸟是一鸟,鱼是一鱼。开创了有情感与灵气的线条的创作典范与全新的构图形式,为中华艺术文明推动一个新时代的降临,而八大山人成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始祖而无疑矣!
![]() |
八大山人 渔歌唱晚图 |
八大山人去世的三百多年后,东方的中华大地诞生了一位艺术奇才的丁衍庸。这位出生广东茂名的奇葩,十八岁留学日本学习西洋油画,取得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国。他有鉴于日本的教授们从欧洲学成回到日本后,成为他们本国文化事业振兴的良才而努力不懈,为此而使青年的丁衍庸内心深处感动和震动不已。学成回国后,他仍旧对日本的教授们为日本文化振兴的作为,一直藏在心底的感受和震动不敢忘记。
![]() |
丁衍庸 十里长松图 |
从二十八九岁开始,他以绝对灵敏的目光,从中国如汪洋的美术史中,独对八大山人朱耷和徐渭情有独钟,对于留学归来思想从传统文化释放出来的年青人丁衍庸,对老子的哲学思想与徐渭和八大山人的任自然的泼墨写意,真有意想不到的一见钟情美妙如感人心脾的情怀。他开始收藏八大山人和徐渭的作品,并模仿与研究,并挺着亲朋和时人的耻笑所谓《开倒车》的批评。他坚定不移冷静地以长远的目光,选择自已的艺术人生方向,如一叶孤帆的独行,此心如虎神勇为振兴和发扬中华的艺术文明而栉风沐雨,在雨淋日炙的抗战年代恶劣的环境中安贫守分而甘之如饴。他曾经结婚两次,共生了五个女儿而没有男丁,并在往日与亲人咫尺天涯的年代如孤鸿般在香港生活,内心的凄苦岂是笔墨所能写出与形容哉!特别在他的妻子去世后,五个孤苦零丁的稚女又何所依?他对女儿们只能仰高山而远望,遥远的照顧与想念之情无时不拥上心头,时时汪汪泪眼面对学生,而将快要掉下的眼泪迫回眼内和心深处,而后发出细微的叹息声。他是一位很重感情的大丈夫与非常和蔼可亲和颜悦色的好父亲,做他的学生也能感受到如父辈的亲情意切,而他又是一位博学多才难能可贵的老师。
![]() |
丁衍庸 水族图 |
丁衍庸对明末四僧的八大山人朱耷、石涛、石溪与牛石慧,还有徐渭与弘仁(渐江)是最敬仰的。尤其是对八大山人与徐谓两人的作品,如深入骨髓的尊崇和喜爱,并且对八大山人柔韧如钢似有弹性的线条着迷而魂飞荡魄的爱恋。他不但要学习这些线条,而且还要超越八大的这些线条,而花很长的时间勤勉不倦研究和实践,因此他从古代的雕塑中如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石刻上,寻找那气势博大朴斫而有韵味的残线。从六朝的北魏和北齐的佛像中,模仿那些刚柔并济优美坚忍而让人如痴如醉活泼生动的线刻。又从唐代壁画的人物衣服上,学习流畅和迂廻曲折优美生动的长线,都是丁衍庸所追寻与学习模仿和研究的对象。经过了数十年的刻苦锻炼,丁衍庸所绘如荷茎和树杆上的优美线条,其坚韧与刚柔并济而有弹性之感觉,超越前人已无疑矣!
![]() |
丁衍庸 荷蛙图 |
丁衍庸笔下的青蛙造形是他独创的,他以写书法的笔调画成而有生动活泼、単纯和人性化而趣味跃然纸上的感觉,是前人从没有画过这样风格绝妙的小东西。他喜画历史人物故亊,有贵妃出浴、霸王别姬、八仙过海、钟馗、罗汉等。并且花、鸟、虫、鱼、高山流水无一不精,还自创一笔画,例如一笔猫、一笔鹤等,同时色彩丰富灿烂夺目。他的画是优美的写意情趣与灵气和情感奔放的流露,其绘画之创作精髓,华而不浮,美而不柔;多一笔不画,少一笔不成的神韵精妙而又感情丰富的神奇作品。
![]() |
丁衍庸 金儿(鱼) |
他年青时曾经研究和学习书法。他首先选择碑帖,深深地研究和体会碑帖上书法的造形与神韵,而后强记在心里自然地写出来,而不是如一般的老师们教学生临模帖上的字,呆板而无生气。他研究汉简与六朝碑帖甚深,与西晋的陸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唐朝的欧阳询、张旭、怀素等书法家的研究和深文博会,以及前面说的石刻和壁画上的线条,融会贯通而写出丁衍庸体气势雄壮神韵自然的行草书法来。
![]() |
丁衍庸 绿天庵 |
丁衍庸留学日本学习西方油画,回国后他对油画深入地研究,并以发扬中华故有文明而沐雨栉风。他以甲骨文和龟甲文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以油彩颜色发挥和表现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创立他自已有别于西方油画的丁衍庸风格而开创东方油画的精神文明为主旨。今年是他去世了四十年矣!而遗留下来的作品和他的思想风范,有助于开创建设有东方文明创作油画风格的精神与新貌。他是启发和开创东方油画文明的祖师与先行者。
弟子 林缉光 顿首、顿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