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颜真卿(708 – 784)字清臣,又称颜鲁公、颜平原,初唐颜师古后人,琅邪临沂人(今山东)。盛唐开元、天宝时为书法大家,影响深远。晚唐柳公权、怀素、五代扬凝式等以至一千多年的今天,仍受其颜体书法之影响而为学书者阶摸,并誉为王羲之、王献之以来未有如其人者而为百代之宗师。
颜真卿少时孤贫,无钱购买纸笔与墨,故以黄土调水于墙上练习书法,后得张旭以草书传授,并善正楷等。其传世碑刻甚多,“中兴颂”、“仙坛记”、“元次山铭”,"争座位帖","告伯父稿",“颜真卿家庙碑”和 "祭侄文稿"
等,而“颜真卿家庙碑”刻石宋时野外找到,可惜因风雨侵蚀,正反两面字迹模糊故而重刻,所以现存的拓本己非原碑之作矣,而今人亦模仿之。关于模写颜体,其主要用笔为羊毫而非狼毫或别的毫笔可比,因羊毫书写有笔笔圆润,刚柔并济,刚中柔外之感。
世阳堂珍藏的颜真卿《裴将军诗》
长卷 ,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香港由艺术大师鉴证专家丁衍庸老师协助弟子林缉光从張大千手上收购进来的。六十多年来此宝不为人知,历史上认为已失传的国宝安然不动成为世阳堂镇堂宝之一。1971年我从報章上得知费城博物馆有中国古代书画展览,报导中有颜真卿宋拓本《裴将军诗》,为此我远赴费城博物馆参观此宋拓本《裴将军诗》并研究了,原来是“南宋忠义堂”刻本。此拓本原为芝加哥博物馆所藏而借给费城博物馆展览,现在国内能留存下来的南宋忠义堂刻本唯有浙江省博物馆有此拓本而已。我研究后觉此南宋拓本《颜真卿裴将军詩》与我世阳堂原作很接近,但有些字还是有奌差异,我了解石刻与原作无论如何总会有一些距离,例如石刻拓本总是黑底白字,感觉上是平的而绝少立体感,也没有墨色深浅和书写时表现的气韵与豪雄,但字的造型方面还是可以令人认识到颜真卿书法的真面目。
![]() |
唐颜真卿《裴将军诗》真迹 |
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来,不少爱好书法者拿《裴将军诗》拓本的印刷品模仿,并有乱模和乱写的,水平好与坏都上了网,多得令人震掠及有啼笑皆非之感!此可谓儿戏祸国,让中外人士产生错觉,以为这就是现代中国书法家的水平,损害了中华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与声誉。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日文化交流时,中日书法家作品联展在日本东京举行,当时日本人看了展览后骄傲与不屑地说:中国人写书法要到日本来学了!因为他们觉得日本的书法家作品比中国的书法家作品好多了,故此不但瞧不起中国当代书法家并且还带有侮辱之意。此消息传到美国,无不让当地书法家和艺术家们空前震动,还令一些人数天食不知味。面对“书道”研究非常认真的强邻日本,我们现代的书法家们,除了把作品的价格推到绝无仅有的高峯自我陶醉之外,真有出类拔萃的高手么?面向日本书法家的挑战时,中国的书法家们又能拿出甚么样的作品与他们抗衡呢?为确保中华民族的书法传统国粹不被掠夺,我们对于传统的书法艺术需要创新,已到刻不容缓之时矣。
数十年来当我每次手执《颜真卿裴将军诗》卷时,都有一种莫名的震动,因为这是颜真卿当年尝试突破传统的不朽之作,他以楷书、行书、行草、隷书、篆书、狂草等风格写成此卷,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无二的奇异之作,冲破历代书法传统的束缚,尝试以新的形式、思想与灵感,为民族书法文化艺术写下辉煌的篇章。但是我们也许无法了解,颜真卿当时的兴趣与灵感相信并不是突然兴之所至而书写出来的,他可能早已在内心深处,构想着对书法的创新和思想的改变,写出《裴将军诗》如此震古烁今之作。当我研究颜真卿的颜体书法时,可能已经发现一奌,他对自已首创的颜体豆腐式方块平平正正一笔一画似乎开始感觉厌倦,他尝试以一种新的观念与形式来反叛自已,我是因为从《裴将军诗》卷上没有找到颜体而领悟出来的。他给了我们启示,以一个成功并有自已风格的伟大书法家,还是要不断的创新,不能以自已的风格把自已套死了。如果我们明白这一点,对未来的创作与创新会有一定的帮助。
数年前当我在纽约举行六十周年珍藏纪念展览时,曾将此卷颜真卿《裴将军诗》展出前面的部份,包括有宋徽宗瘦金体书法的题签并钤“宣和中秘”之印。有观赏者拍慑了放在网上,唯未有引起书法界和收藏家们的重视,有宝在眼前而不识,可见真正识宝和懂得欣赏书法的人实在太少了。
此帖始由宋徽宗赵佶以瘦金体题签定名为“唐 颜真卿裴将军诗
”,上钤“宣和中秘”楕园长印。南宋贾似道书引首“世所罕有 悦生书”,钤“悦生”二字葫芦印。此《裴将军诗》卷上的鉴藏印甚多,曾经宋徽宗、苏轼、贾似道、鲜于枢、赵子昂、董其昌、王宠、项元卞等名家珍藏,并有元朝的鲜于枢,明刘珏和王铎的题跋。乾隆时流入清宫直至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后期曲折地到了张大千手上才流到民间来,而后在五十年代初由世阳堂在香港直接从张大千手中购入,而成为
世阳堂镇堂宝之一。
林缉光 于世阳堂中 2016年3月12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发表评论